說到金相顯微鏡,首先,我們發現它是由“金相”和“顯微鏡”兩部分組成的,這兩部分已經被人們很好地理解了。其核心含義是“金相學”是指金屬或合金材料,“相”是指相表面的形貌。所以如果這兩個詞連在一起,就意味著金屬或合金材料的出現。需要注意的是,這里的外觀和形貌并不是宏觀條件下肉眼所能看到的,而是通過顯微鏡所看到的微觀結構和形貌,因此它有一個更準確的學術名稱“金相學”。金相顯微鏡的物鏡一般有2.5、5、10、20、40、50、100等不同放大倍數的物鏡。目鏡一般配置10倍,當然還有其他放大倍數。根據顯微鏡物鏡的觀察方法、功能和工作距離,可分為開闊視野、暗場、普通工作距離、長工作距離、超長工作距離等,這里不再贅述。
金相顯微鏡操作步驟
根據觀察樣品所需的放大倍數要求,正確選擇物鏡和目鏡,分別安裝在金相顯微鏡的物鏡座和目鏡筒上。
調整工作臺中心與物鏡中心對中,將制備好的試樣放在工作臺中心,注意觀察面應面向金相顯微鏡物鏡。如果使用倒置金相顯微鏡,則樣品的觀察側需要向下;否則,如果設置金相顯微鏡,則樣品的觀察側需要向上。
將金相顯微鏡電源插頭插入220伏電源插座,打開光源開關,使燈泡亮起。
轉動金相顯微鏡的粗調焦手輪,將觀察臺降低,使試樣的觀察面接近物鏡;然后反向轉動粗調焦旋鈕,將觀察臺升高,使目鏡上能看到模糊的圖像;然后轉動細調焦直到圖像清晰為止。
為了獲得理想的目標圖像,應適當調整孔徑和視場孔徑,選擇合適的濾波器。
移動工作臺,觀察樣品的不同部位,找出最具代表性的微觀結構。
觀察結束后,將光源轉移到暗處,關閉電源,延長燈泡的使用壽命。
實驗結束后,仔細取出金相顯微鏡的物鏡和目鏡,檢查是否有灰塵等污染。如有污染,應及時用鏡片紙輕輕擦拭,然后放入烘干機存放,防止受潮發霉。顯微鏡主機也應隨時蓋上防塵罩。